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科代码:085216  获得授权时间:2010
一、工程领域简介
化学工程领域现有指导教师40多人,具备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在能源化工、化工过程技术、材料化工、环境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煤化工、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化学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化工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习方式及学制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课程合格成绩为60分。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实践教学
1.专业技术实践课:从设置的3门课程中任选2门课,4学分。
专业技术实践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在校内实验中心、研究中心或校外实践基地等单位进行授课,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进行讲课。
2.专业实践:16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后,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获及格以上成绩的研究生均可获得16学分,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实践的具体环节、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
本领域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有:
1.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 潍坊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3. 青岛泰能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4. 山东省燃料检测中心等。
七、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计1学分。
第四学期末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结合文献综述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科专家组审核并评定是否通过。
2.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计1学分。
新生入学后,由研究生院及研究生所在二级学院组织实施宣讲教育活动,研究生个人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个人心得体会。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送审前,由导师对其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和5000字的个人体会进行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审核,审核通过者计1学分。审核未通过或未进行审核者其学位论文不得送审。
八、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体工作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选课要求  | 
  
  
   课程环节  | 
   公共课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7学分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 
   基础 外语  | 
   翻译基础  | 
   36  | 
   1  | 
   1  | 
  
  
    | 
   跨文化交际  | 
   18  | 
   1  | 
   2  | 
  
  
    | 
   高级口语  | 
   18  | 
   1  | 
   1  | 
  
  
    | 
   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  | 
   20  | 
   1  | 
   1  | 
  
  
   基础 理论课  | 
    | 
   数值分析  | 
   32  | 
   2  | 
   1  | 
   8学分  | 
  
  
    | 
   传递过程原理  | 
   32  | 
   2  | 
   1  | 
  
  
    | 
   界面化学  | 
   40  | 
   2  | 
   1  | 
  
  
    | 
   专业外语写作  | 
   30  | 
   2  | 
   2  | 
  
  
   专业 选修课  | 
    | 
   应用流体力学  | 
   32  | 
   2  | 
   1  | 
   6学分  | 
  
  
    | 
   催化原理  | 
   32  | 
   2  | 
   2  | 
  
  
    | 
   分离过程与设备  | 
   32  | 
   2  | 
   1  | 
  
  
    | 
   能源化工导论  | 
   32  | 
   2  | 
   2  | 
  
  
    |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 
   32  | 
   2  | 
   2  |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32  | 
   2  | 
   1  | 
  
  
    | 
   现代材料加工技术  | 
   32  | 
   2  | 
   2  | 
  
  
    | 
   清洁生产及审核  | 
   32  | 
   2  | 
   1  | 
  
  
    |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  | 
   32  | 
   2  | 
   2  | 
  
  
    | 
    | 
   化工技术经济  | 
   32  | 
   2  | 
   1  | 
    | 
  
  
   专业 补修课  | 
    | 
   化学反应工程  | 
    | 
    | 
    | 
   跨专业学生补修,不计学分  | 
  
  
    | 
   化工分离工程  | 
    | 
    | 
    | 
  
  
   实践环节  | 
   专业技术实践课  | 
    | 
   现代测试技术实践  | 
   30  | 
   2  | 
   2  | 
   4学分  | 
  
  
    | 
   化工过程设计  | 
   30  | 
   2  | 
   2  | 
  
  
    | 
   分离与检测技术实训  | 
   30  | 
   2  | 
   2  | 
  
  
   专业实践  | 
    | 
   专业实践报告  | 
    | 
   16  | 
   4  | 
   16学分  | 
  
  
   必修 环节  |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1  | 
   4  | 
   2学分  | 
  
  
    |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 
    | 
   1  | 
   6  | 
  
 
 
所属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学科代码:085216  获得授权时间:2010
一、工程领域简介
化学工程领域现有指导教师40多人,具备较为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条件,在能源化工、化工过程技术、材料化工、环境化工、资源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承担过多项国家、省市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在煤化工、新材料开发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二、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化学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化工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三、学习方式及学制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制为3年。
四、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2.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实践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或工程单位完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1年的实践教学。
3.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五、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低于43学分,其中课程学习环节不低于2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0学分,必修环节2学分。课程合格成绩为60分。课程设置方案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六、实践教学
1.专业技术实践课:从设置的3门课程中任选2门课,4学分。
专业技术实践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践和科研技能训练,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在校内实验中心、研究中心或校外实践基地等单位进行授课,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或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相关领域技术人员进行讲课。
2.专业实践:16学分。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后,应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践报告,学院组织由校内外专家、现场实践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专业实践专题报告会,根据研究生的现场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现场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评定成绩。获及格以上成绩的研究生均可获得16学分,不参加专业实践或专业实践考核未通过者,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专业实践的具体环节、要求及考核工作规定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工作管理办法》。
本领域签约的实践教学基地有:
1. 中国石化青岛炼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2. 潍坊焦化集团有限公司;
3. 青岛泰能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4. 山东省燃料检测中心等。
七、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计1学分。
第四学期末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结合文献综述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由学科专家组审核并评定是否通过。
2.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计1学分。
新生入学后,由研究生院及研究生所在二级学院组织实施宣讲教育活动,研究生个人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个人心得体会。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后、送审前,由导师对其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学位论文和5000字的个人体会进行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审核,审核通过者计1学分。审核未通过或未进行审核者其学位论文不得送审。
八、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具体工作参照《山东科技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九、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化学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 
   课程 代码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选课要求  | 
  
  
   课程环节  | 
   公共课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2  | 
   7学分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 
   基础 外语  | 
   翻译基础  | 
   36  | 
   1  | 
   1  | 
  
  
    | 
   跨文化交际  | 
   18  | 
   1  | 
   2  | 
  
  
    | 
   高级口语  | 
   18  | 
   1  | 
   1  | 
  
  
    | 
   知识产权与信息检索  | 
   20  | 
   1  | 
   1  | 
  
  
   基础 理论课  | 
    | 
   数值分析  | 
   32  | 
   2  | 
   1  | 
   8学分  | 
  
  
    | 
   传递过程原理  | 
   32  | 
   2  | 
   1  | 
  
  
    | 
   界面化学  | 
   40  | 
   2  | 
   1  | 
  
  
    | 
   专业外语写作  | 
   30  | 
   2  | 
   2  | 
  
  
   专业 选修课  | 
    | 
   应用流体力学  | 
   32  | 
   2  | 
   1  | 
   6学分  | 
  
  
    | 
   催化原理  | 
   32  | 
   2  | 
   2  | 
  
  
    | 
   分离过程与设备  | 
   32  | 
   2  | 
   1  | 
  
  
    | 
   能源化工导论  | 
   32  | 
   2  | 
   2  | 
  
  
    | 
   化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 
   32  | 
   2  | 
   2  | 
  
  
    | 
   纳米材料与技术  | 
   32  | 
   2  | 
   1  | 
  
  
    | 
   现代材料加工技术  | 
   32  | 
   2  | 
   2  | 
  
  
    | 
   清洁生产及审核  | 
   32  | 
   2  | 
   1  | 
  
  
    |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  | 
   32  | 
   2  | 
   2  | 
  
  
    | 
    | 
   化工技术经济  | 
   32  | 
   2  | 
   1  | 
    | 
  
  
   专业 补修课  | 
    | 
   化学反应工程  | 
    | 
    | 
    | 
   跨专业学生补修,不计学分  | 
  
  
    | 
   化工分离工程  | 
    | 
    | 
    | 
  
  
   实践环节  | 
   专业技术实践课  | 
    | 
   现代测试技术实践  | 
   30  | 
   2  | 
   2  | 
   4学分  | 
  
  
    | 
   化工过程设计  | 
   30  | 
   2  | 
   2  | 
  
  
    | 
   分离与检测技术实训  | 
   30  | 
   2  | 
   2  | 
  
  
   专业实践  | 
    | 
   专业实践报告  | 
    | 
   16  | 
   4  | 
   16学分  | 
  
  
   必修 环节  | 
    |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 
    | 
   1  | 
   4  | 
   2学分  | 
  
  
    | 
   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 
    | 
   1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