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上午9时,青岛市中心血站的HLA分型采样室内,山东科技大学亚洲娱乐城
应用化学专业大一新生李一鸣伸出臂弯,一管血液缓缓流入采样管——随着这管样本完成采集,他正式完成造血干细胞入库登记手续,成为中华骨髓库千万志愿捐献者中的一员。这一天,不仅是他个人公益路上的重要节点,更带动7名同学一同参与无偿献血,为临床用血注入青春力量。
“请确认是否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流程,是否自愿加入中华骨髓库?”面对工作人员的最后征询,李一鸣毫不犹豫地点头。在此之前,他已逐项完成健康征询表填写、基础身体检查,每一个环节都格外认真。“从知道造血干细胞能救血液病患者开始,我就想加入了。”他攥着刚打印好的登记表格,指腹反复摩挲着志愿捐献者字样,“学校之前办过公益宣讲,看到患者等待配型的案例,心里一直记着这事,今天终于圆梦了。”
这份坚定的背后,藏着他与公益的不解之缘。李一鸣的父母是常年献血者,家中的献血证叠成厚厚的一沓,耳濡目染间,用血液传递希望的理念早早扎根。18岁成年当天,他便效仿父母走进献血站,完成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步入大学后,他更坚持锻炼保持健康体魄,为持续参与公益筑牢基础。成年后的每一次献血,都是对自己的提醒——健康不仅是自己的,也能成为别人的希望。但比起个人献血,加入造血干细胞库的心愿在他心里分量更重,献血是即时帮助,而造血干细胞,可能是某个患者最后的希望。
采样结束后,青岛市血站工作人员为李一鸣颁发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荣誉证书。他双手接过证书,仔细翻看后放进书包内层,“这比任何奖状都有意义,意味着我多了一个‘身份’——可能为陌生人带去生的机会。”据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工作人员介绍,李一鸣的HLA分型数据将在两周后录入全国数据库,供血液病患者检索配型,“目前库内志愿捐献者数量仍存在缺口,像他这样刚满18岁就主动入库的年轻人,实属少见,每一份新入库的样本,都可能为患者打开一扇生命之窗。”
值得一提的是,李一鸣的公益行动还带动了身边人。当天共有7名同学跟随他一同来到血站,依次完成无偿献血流程。其中,史朝政是第三次参与献血,献完血后他难掩激动:“这是我第三次献血,我感到特别有意义!对我们大学生来说,这就是回馈社会最好的方式。”
对于这样的带动效应,青岛市血站相关负责人颇为感慨:“李一鸣先完成自身入库,再用行动影响同学,展现了青少年群体的公益凝聚力。我们期待更多大学生能像他一样,认识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重要性,让这份‘生命之约’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作为山东科技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学子,李一鸣的行动不仅是个人公益信念的践行,更彰显了山科大学子“以青春赴使命,以热血暖人心”的责任担当。山东科技大学始终倡导公益奉献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育人理念,此次李一鸣带动同学献血、入库造血干细胞的行动,正是山科大学子将责任担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生动写照。以专业赋能公益,用热血传递温情,山科大学子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公益奉献精神,让爱心与担当在校园中不断传递、生生不息。



